ios开发求职招聘QQ群 http://liangssw.com/shishang/20004.html田园综合体是一种新兴乡村复合体,集融合三产、覆盖村镇、依托发展、带动经济于一体,其内涵注重优化与综合,其外延突出转型与发展,我国广大乡村出现田园综合体这一新形式,使乡村基本内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带动乡村在新时代下发生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性发展,使我国广大乡村向综合、高级、现代化跃进。本文通过认知田园综合体广泛发展中产生的8个典型的模式与类型,探讨以田园综合体为载体的广大乡村如何借力田园综合体的推动,完成向乡村现代化迈进这一历史使命。
从新中国建立伊始,我国迈开农业现代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一直延续至今,农业农村现代化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近年的国家政策更是从农业生态、农业技术推广、农业资源利用、农村小城镇建设等方面作出重要决策和部署。纵观诸多农业政策的出台,均围绕乡村现代化这一主题进行布局和展开。
年2月5日,“田园综合体”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作为乡村建设和农业综合发展的高级形态,这是对“三位一体”“三生同步”“三产融合”的践行和诠释。而深入研究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模式将对开创农业农村现代化新时代,加速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田园综合体的建设使乡村发展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活力,加快了乡村迈向现代化的步伐。
可以肯定,田园综合体的出现能真实地推动乡村的发展与现代化进程。事实说明,田园综合体发展进程中涌现的多样化的模式与类型,展示给我们的是如何借助田园综合体推进乡村现代化的客观过程。
一、本乡本土型——陕西礼泉袁家关中民俗体验村
坚持集体经济,依托本乡本村本民,以家庭为单位作为乡村旅游的基本单元,统一管理、统一标准、分散经营。低成本启动、滚动式发展、逐步提升效益,是袁家村发展成功的法宝。对于农户来说不影响原来的生产生活,有游客光临可以增加边际收益,没有人来生产生活照旧进行。发展到一定程度则由副业转变为主业,提升发展质量。
袁家村位于举世闻名的唐太宗李世民昭陵九嵕山下的陕西礼泉袁家村,是一个老先进、新样板。它是20世纪70年代农村建设的老典型。改革开放后没有“承包到户”,一直坚持发展集体经济和村办工业,在市场中打拼积累了集体财富。年,袁家村成立了“袁家农工商联合总公司”,这是一家农工贸为一体的集团型企业,下辖12个子公司,当时全国闻名。年初,县委、县政府大力倡导发展乡村特色旅游,袁家村党支部积极响应,出资寻找发展谋略,又借鉴成都锦里景点的经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袁家村景区于年国庆节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景区占地亩,是一个集关中民俗体验、休闲养生、餐饮娱乐、农业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休闲文化景区。景区内含村史博物馆、作坊街、酒吧街、小吃街、宝宁寺、艺术长廊等旅游休闲街景。目前有多口人的袁家村,村资产已达到数亿元,村民家家住上了楼房,家家经济富裕生活安康。
近年来袁家村坚持环保、生态、绿色的发展理念,村党支部带领全体村民打造乡村旅游升级版,带领全体村民大力发展传统手工加工业和餐饮食品业、旅游业,创建民俗、民风体验一条街,集中展示关中农村自明清以来村民生活的演变。荣获“中国十大美丽乡村”荣誉称号,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年8月,袁家村在西安曲江银泰开了第一家实体店,将原汁原味的关中美食,带到了古城西安,实现了“乡村产业进城”。
袁家村的成功之道就是坚持集体经济,时至今日这个村都没有包产到户,一切事宜都是由村党支部、村委会带领大家去操办。依靠本乡本土本村本民,自力更生发展集体经济,减少了农户与农户、农户与集体的矛盾和摩擦,避免了外来资本与村集体和农户的矛盾纠纷,与时俱进的同时,及时引进新理念、新的经济增长点,探索出一条新时代下新农村建设的集体化道路,通过集体经济发展,实现乡村现代化。
二、市场领先型——江苏无锡阳山田园东方项目
以市场作为突破口,打造当地的农副土特产品品牌,通过绿色生产、品牌打造提升产品价值,打开市场通道,获得收益提升,进而引发和推动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和绿色化、有机化、标准化,进一步提高商品价值,增加收益,带动相关产业和社区建设,形成良性循环。
年,无锡田园东方项目落地实施,得到了无锡市惠山区阳山镇的大力支持。田园东方项目首先把农业进行商业化,构建企业化服务型的农业平台。阳山本身有优质的水蜜桃资源,而该项目通过公司化、规范化、科技化的运作,使得水蜜桃产业成为当地的基础性产业[2]。通过服务平台打通农产品与市场的通道,使以水蜜桃为主的农产品从乡村的田间走上城市的餐桌。同时把农业资源商品化,吸引城里人下乡体验、享受和采购。在此基础上建设相关的主题乐园、不同的休闲产品和度假村、精品酒店、民宿集群和营地等,将农产品转换提升为文化旅游产品,提高附加值。
田园东方最终形成了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模式,跟随田园综合体的发展,加快乡村现代化进程的步伐。
三、价值挖掘型——上海金山嘴“渔园综合体”
以当地特色资源为主体,深入挖掘资源的多重功能,围绕资源功能开发相关产品和项目,将功能转换为产品、将产品转换为价值,逐步形成围绕一个主题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产业联动、互为支撑、协同发展,最终形成主题型田园综合体。
上海金山区积极推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充分发挥都市农业的经济、生态和服务功能,注重打造一个个田园综合体,目前已涌现出廊下郊野公园、金山嘴渔村、吕巷水果公园、朱泾镇“花开海上”生态园等一批休闲农业集聚区。上海金山区金山嘴渔村就是其中一个依托海资源、围绕“渔”产业做文章的典型,最初从单纯的鱼宴开始,简单易行、成本低、现金流大,发展至如今,到金山嘴渔村吃海鲜已成为时尚,仅永乐大酒店一家年接待人数就超过了15万人次,游客体验了综合体的模式、渔民获得了经济收益;围绕“渔”字开发旅游产品,到年底,金山嘴渔村累计接待游客达万人次;发展渔村特色民宿,全村已有多户村民的农宅被用来开民宿、饭店、咖啡店等,整个渔村的特色民宿共有12个品牌,每到节假日必须提前预订才能入住。
围绕一个“渔”字做足文章,围绕“渔”字布局餐饮、文旅、住宿等立体旅游业,让金山嘴渔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渐渐成了“不夜小镇”,经济发展的同时,村容村貌村民精神风貌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具备了乡村现代化的经济基础与物质条件。
四、资源依托型——安徽肥西县“官亭林海”
依托原有资源、保持原有生态,仅做局部的调整与完善,不做大的改动,不破坏原生态的自然和谐,保留原生态的纯净和自然,用自然美打动人们的“回归情结”,带动相关产业和民居建设,将产业、社区建设、文化旅游休闲活动融入大自然。
官亭林海地处江淮分水岭脊背区域,以前生产水稻,产业单一,受环境因素制约,群众增收困难。为加快官亭镇产业转型,当地政府按照“宜林则林、宜粮则粮、宜果则果、宜游则游”的产业发展原则,依托当地已成为安徽省唯一的国家级生态公园的10万多亩官亭林海布局发展,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形成产业聚集和规模效应。其可取的做法在于:一是利用农民合作社这一载体,通过土地流转,对土地经营进行中长期产业规划,发展现代化、规模化的农业产业园区,以此作为建设田园综合体的基础[3];二是围绕“林海”资源延伸产业链,全镇规模流转土地13.5万亩,先后引进30多家全国知名苗木公司,发展形成以精品苗木为主导的现代农业布局;三是按照城市和乡村实现文明融合的思路,以官亭林海为中心,在官亭林海的周边对农村社区进行改造,逐步向外围拓展,充分整合官亭林海丰富的植被和环境资源,依托官亭林海6万多亩的精品苗木资源,充分发展生态旅游产业。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使更多人享受绿色产业和生态成果。加入合作社的农民,既可以在其中就业,还可以通过股权、租金等方式获得收益,做到充分参与和受益。目前官亭林海周边的群众人均年收入已突破元。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农民致富增收的良性循环道路,也在大力向现代化靠近。
五、创意体验型——黑龙江富锦市“稻”梦空间
对现有产业进行艺术化的再创造,给人以无限联想和遐思的空间,放大产业和产品的“诱惑力”,吸引人们走进乡村、贴近农业、亲近产品,融入艺术化的美丽乡村,体验人性化的田园综合体。
年,佳木斯富锦市依托独特的地理、生态优势,建设以稻田文化为主题的田园“稻”梦空间综合体。
一是创意田园、“稻”梦空间,种出彩色稻田画。位于富锦长安镇永胜村的万亩高标准水稻示范基地,用6种不同颜色的水稻苗种出“中国梦”“美丽乡村”“祖国大粮仓”“海稻船”等巨型彩色稻田画创意田园[4]。1座观光塔,12座观光亭,20个观光平台和延展到稻田里的玻璃通道,让游人零距离体验站在稻田上、俯视庄稼画,魂归故里、梦想家园的自然之旅。
二是提升主业、发展副业、多业并存,丰富产业结构。注重提升主业,将富锦东北水田现代农机合作社流转的1万亩水稻提升为“订单农业”,每公斤水稻收购价格较之市面价格高出0.54元,价值提升、百姓受益。同时合作社有38栋育苗大棚,其中8栋种植蘑菇、木耳,其他大棚种植瓜果蔬菜供游人采摘。
三是发展全域旅游。利用大地块和周边的森林和湿地,打造稻田水世界、稻草人王国、黑土泥塘、植物迷宫等景观,在附近村屯重点打造了湿地共邻洪州村、低碳养生工农新村、满族风情六合村、朝阳民俗文化村、赫哲故里噶尔当村以及农家美食村等6个农家乐。将“大地艺术”“空中观赏”“体验互动”“科普拓展”“休闲娱乐”与农业产业相互渗透融合,把休闲农业、养生度假、文化艺术、农耕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打造稻香国里的“田园综合体”。
六、双创载体型——四川成都市郫都区红光镇多利农庄
借力“双创政策”,构建“双创平台”,聘请辅导专家,吸引创客入驻。既保持创新活力不断、成果不断,始终站在科技前沿,又吸引高端人群、策划高端发展,布局产业、开拓市场、吸引投资者和消费者聚集,建成田园综合体。
年入驻郫都区红光镇的多利农庄,以机制创新为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质量效益为核心、绿色发展为根本、农民增收为目的,按照“特色化、差异化”“高端化、品牌化”的理念,确定了“市民农庄”“乡村创客”“造梦乐园”的建设主题,在郫都区红光镇、三道堰镇等6村连片规划,打造集农业休闲康养于一体、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六次产业全链条增值的乡村田园综合体和“宜业宜游宜居”的都市有机农业小镇,激活都市农业的多业价值、乐游价值和安居价值,形成产村相融、三产互动、城乡统筹的综合示范效应。
借助国家“双创”政策的支持,联合中国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和上海有机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都市农业科创中心”,采取“成果转让+创新导师+孵化基地+服务平台”模式,首期已建成亩大田、亩塑料大棚、0平方米智能温室大棚及平方米文创空间的农业双创载体平台和近30名导师的辅导团队[6],并设立了万元的多利农业双创基金,相继引入创客咖啡吧、有机蔬菜沙拉吧、farm私房菜、园区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30多家市场主体入驻园区开展创新创业。开展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孵化、新技术新品种示范和有机蔬菜行业标准研究,已覆盖有机农业生产、农业科技研发、园艺景观和农村土地改革等领域。建成了亩有机生态农业示范区、1平方米温室大棚和分拣包装中心,并吸引第一个入驻中国乡村的全球性度假酒店——法国lux酒店管理集团入驻,打造国际化乡村旅游度假新体验。
作为市、区两级农业双创示范孵化园区,通过设立都市农业双创基金、提供涵盖人才培养、技术创新、投资对接、市场开发等全程双创孵化服务等支持政策,为入驻园区内的农业创客、合作社提供技术辅导和支撑。既为创客提供了研发试验平台,走在农业创新的前沿,领先相关产业技术,又增加了园区的吸引力和人气。使这里成为成都市为数不多的农业“双创”园区之一,创造了一个“双创载体型”田园综合体,拉开了乡村现代化建设的序幕。
七、旅游带动型——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无定河镇
依托旅游资源,创造旅游产品,串联旅游线路,提升旅游品味,增强旅游体验,丰富旅游感知。通过旅游产业吸引游客、增添人气,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建成美丽小镇。
在内蒙古最南端蒙陕交界处有一个美丽的小镇——无定河镇。这里是典型的农牧结合区,无定河和纳林河穿境而过,是一颗“沙漠绿洲、塞外明珠”。这里有亚洲最大的沙漠大峡谷、有鄂尔多斯第一个国家级湿地公园、AAAA级旅游区巴图湾、沙地柏群、萨拉乌苏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文化遗址、大夏国转兵洞,这里还是自治区红色文化的摇篮,老一辈革命家乌兰夫、宋任穷、刘澜涛、奎壁都曾在这里战斗生活。
年,无定河镇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最佳目的地”“全国产业融合发展示范镇”“休闲农牧业旅游示范镇”。从年以来,乌审旗无定河镇依托地缘优势,推动全域乡村旅游发展,实现旅游与农牧业有机融合,农业景观化、村庄景区化、农庄景点化。将农牧民现有的零散土地进行整合流转、集中开发,以企业为主体建设“一区三带八园”,即以乌审旗无定河农牧业开发公司现有的农畜产品加工区和游客接待服务中心为核心区,构建农事体验带、旅游观光带、生态涵养带“三带”,规划建设漠中稻田园、沙地葡萄园、河谷水产园、乡果主题园、七彩花卉园、生态养殖园、红色文化园、返乡创业园“八园”。并在萨拉乌苏河两岸完成多种农产品的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启动全国有机食品示范镇申报。目前,园内已发展有机苹果0亩,有机水稻0亩,有机玫瑰亩,有机葡萄亩,荷花亩,螃蟹、甲鱼等水产养殖亩。形成“吃有机菜、喝田园酒、住古窑洞、寻文化根”的特色旅游产业,创造了个就业岗位,确保周边农牧民年均纯收入达到元。
最终实现“三生同步”“三产融合”“三位一体”和租金股金薪金“三金增收”,推动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农牧区增绿。把无定河村建设成以旅游产业为旗、以农耕文化为魂、以美丽田园为韵、以生态农业为基的田园综合体,实现企业与农牧民互惠共赢,成为目前为止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一个国家田园综合体“样板间”,加快了乡村现代化的进程与步伐。
八、借力扩展型——陕西城固老庄镇树莓产业园
借助更多政府和社会的力量,完成项目的扩展,带动更多的农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陕西昊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由陕西省工信厅引进的,在陕西城固老庄镇双井村进行产业扶贫的企业,着力发展“汉中万亩红树莓全产业链项目”,长期规划构建“公司+合作社+农户”全产业链的产业联动模式,以中国秦岭树莓为主,秦岭南麓浆果为辅,全产业链完善,形成中国健康知名品牌,在树莓适生地区复制,带动千百万农民通过树莓产业走上持续发展和经济受益之路。公司在陕西省工信厅指导下完善产业规划、布局产业发展、进行基地建园、推进一二三产融合。但靠一家公司完成这样一个产业带动系统工程是很难的,他们走了一条“借力扩展”的道路,在陕西省工信厅帮助下联合大的集团公司合作共进、协力发展,完成伟业。
在科研上公司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葡萄酿酒亚洲排名第一)、浙江大学生命学院、江南大学、意大利维盛集团、上海鼎唐国际贸易公司联合成立“陕西秦巴小浆果研究院”。主要针对秦岭南麓小浆果资源,从品种研发培育、环境适应性研究、种植采收技术和标准、产品研发、工艺合成、生产加工技术、储藏物流保鲜技术、资源保护、质量安全保证体系等方面进行技术攻关和创新研究,建设产学研基地、研究生工作站、西北农林秦岭小浆果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小浆果重点实验室(省工信厅授牌)等,组建小浆果产品研发领导小组,组织协调研发工作、转化专利成果、推广科研成果,始终站在先进技术的前沿。
公司和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等大的公司合作,建设脱贫攻坚树莓产业扶贫基地,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对重点特困户配股分红20年。依此扩展树莓产业基地建设,扩大产业带动面。公司与中国旅游集团西北公司合作,构建全域旅游圈,以旅游扶贫模式实施脱贫攻坚和致富强化。
目前公司已流转土地多亩,完成园区围网、道路、智能育苗联栋温室1平方米,建成研究院科研实验楼平方米。种植实验基地75亩,示范园亩,种植树莓8个品种、树上干杏、美国大樱桃、紫锥菊、苏联姑娘、金花葵等30多个品种。覆盖双井村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户,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和园区打工人均增收多元。最近新签约合作社5个,辐射2个村,拟新建树莓产业基地0亩。
通过科研介入,企业加入,产业融入,综合体注入,带动了一方一地的经济发展,在乡村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上,又前进一步。
综上所述,这些模式都有其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随着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深入推进,还会有更多成功的经验、新颖的模式涌现出来,形成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破浪远航的动人场面,乡村现代化必定会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在千帆竞发中大步前进。